過去五年,連棕櫚油價格指數維持在4500—6500元/噸區間內波動。11月中上旬,其首次突破并持穩于6500元/噸關口,或宣告長期走勢將出現突破,牛市上漲空間即將開啟。 進入季節性減產周期 11月10日,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公布的數據,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少7.8%至172.4萬噸;出口環比增加3.8%至167.4萬噸;庫存環比減少8.8%至157.3萬噸。雖然10月產量、出口量略遜于預期,但期末庫存符合預期,157萬噸的庫存水平為2017年6月以來最低。 疫情危機間接威脅東南亞棕櫚油產出。鑒于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馬來西亞決定將首都吉隆坡等地的行動管制措施實施范圍擴大到國內大部分地區。自11月9日直到12月6日,吉打州、馬六甲州等七個州開始實施為期四周的有條件行動限制令。馬來西亞政府的防疫舉措,可能導致10—11月的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低于季節性。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已錄得2016年同期以來最低,且確定進入季節性減產周期。這種生產形勢,阻礙產出,利于油脂價格表現。 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需求數據趨弱,但出口結構仍有亮點。根據船運調查機構ITS數據,11月1日—11月15日,馬來西亞對印度棕櫚油出口10.5萬噸,較上月同期驟降53%,因印度排燈節過后需求放緩;對歐盟出口13.3萬噸,增速由負轉正;對中國出口量16.9萬噸,較上月暴增94%。中國和歐洲進口增量彌補了印度進口的減量。 船運調查機構ITS公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1月1日—11月15日,棕櫚油出口較上月同期減少14%至65.4萬噸;檢驗機構?AmSpecMalaysia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為67.4萬噸,較上月同期減少11.75%,創年內新低,很大程度上屬于出口需求的季節性走弱。 國內油脂庫存偏低 盡管國內大豆進口數量數個月以來跌至歷史同期紀錄水平,油廠開機率居高不下,但國內豆油庫存卻繼續下降,豆油渠道需求依舊較好,替代用油以及飼料用油較多,國內豆油收儲仍在繼續。根據Cofeed數據,截至11月6日當周,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為121.84萬噸,較上個月同期降幅為8.94%,低于五年同期均值134.44?萬噸。同期沿海港口棕櫚油及菜油庫存亦處于歷年同期低位,其中食用棕櫚油總庫存為36.97?萬噸,較去年同期降幅為39.44%。另外,國儲收儲豆油也提振了油脂市場信心,傳言未來幾個月國儲將收儲超過 70萬噸。這種庫存和需求形勢,夯實了油脂價格牛市波動的基礎。
圖為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季節性減弱 當前,東南亞棕櫚油已確定進入季節性減產周期,主產國防疫措施削弱棕櫚油生產能力,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主要消費國庫存低迷,存在較強的補庫存需求。11月,棕櫚油價格處于突破性上漲的初期階段,建議多頭配置。需要關注的風險點有價格超買后的獲利拋壓風險、海外防疫政策風險等。 |